近日,由广东省科学院和佛山市科学技术局等联合主办的广东省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推进交流会暨政策宣贯会(佛山站)在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下称“佛山产研院”)举行。这是佛山科研平台服务制造业的一个缩影。

这个春天,佛山全市正在全力拼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佛山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全市大大小小的科研平台也加快创新的脚步,奋力跑动,为制造业拼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近日印发的《佛山市委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的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对平台建设进行了部署,提出将进一步推动科研机构、创新平台聚焦生产制造开展技术攻关,建立健全“企业出题、科研答题”机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卡点、产品质量、新品研发等方面问题。现在,这场“平台赛跑”才刚刚开始。

科创平台要输出创新成果,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首先要强化自身建设。

硬件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不久前,季华实验室二期基建项目完成验收,宣布将于近期正式投入使用。季华实验室二期工程于2019年下半年动工,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将新增通用实验室、科技孵化楼、科研配套用房如体育馆、公寓、活动中心等,目前已完成验收,将为实验室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科研环境与条件保障。

除此之外,各大平台也在通过自身建设强化服务产业的能力。在2月底公布的2022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名单中,佛山共有79家工程中心获得认定。其中就包括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研究院组建的“广东省半导体微纳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的“广东省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来自科研平台的工程中心。

“获批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对研究院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及成果转移转化能力的认可。”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未来,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研究院将通过“纳米加工平台+研究中心+育成中心”的运营模式,探索融合共进的新型发展机制,建设服务于半导体产业的高水平技术研发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产业技术源头创新基地、高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打造一流应用技术创新创业平台。

当前,佛山正在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平台也在融入企业服务体系。在佛山高新区最近公布的“益晒你”企业服务驿站建设单位名单上,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下称“佛山广工大研究院”)位列其中,成为首批企业服务驿站建设单位里唯一一家研究院。

作为成立建设达10年之久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力撑佛山推动制造业当家,赋能传统优势企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佛山广工大研究院创新推出以“政策、人才、技术、市场、融资、品牌”六大要素构建的“6个1”服务体系。

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研究院将借助企业服务驿站建设的契机,着力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打通企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打造更完善、更全面、更高效的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推动科技企业成为地方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助力夯实佛山制造业当家本领。

3月22日,港科大佛山平台举办“南海/佛山科大专项成果发布会—新材料/新能源专场”,邀请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功能枢纽有关教授团参与其中,与现场嘉宾开展需求、成果对接。

这是佛山科创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创新赋能的最新动向。在佛山,越来越多创新平台主动出击,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智力服务。

很多企业在科研创新中遇到的一个关卡在于科研设备以及有关人才的缺失,而这正是创新平台的长板所在。不久前出台的《关于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的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出,建立财政资金或国有资本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机制,鼓励社会资金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提供开放共享服务。

在有关科技部门的推动下,平台与企业正在围绕这一需求渐行渐近。近日,季华实验室联合顺德区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开展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系列推广活动之材料分析测试专题活动,吸引超50名企业家参与此次活动。

“这样的活动很有必要,作为企业,我们资金有限难以采购大型仪器设备。这次来到季华,我们也看到这里的仪器确实是高精尖,我们非常希望能与实验室更紧密地贴合。”佛山市顺元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总工李代珍说。

围绕产学研合作,一些企业与平台探索共同建设,创新研发。3月初,佛山广工大研究院与百威(佛山)啤酒有限公司(下称“百威”)共建的百威智能制造创新研究中心正式揭牌。佛山广工大研究院负责人表示,与百威共建研究中心,既是研究院力挺佛山制造业当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深入实践。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旨在依托研究院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加深产学研合作,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在人工智能、视觉检测、绿色低碳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攻克一批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技术成果,提升百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支撑百威智能工厂建设,赋能饮料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一些新兴的跨界业态上,佛山科创平台也正在加快成果转化、贴近服务的脚步。面对预制菜赛道的火热,佛山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也正在加速技术布局,希望以高科技和新技术服务预制菜行业。

该研究院院长李昌群介绍,目前,研究院在预制菜产业的技术布局已经涵盖了土壤修复技术、生态饲料研发技术、中草药防治病虫害技术、种养循环技术、无人采收技术、智能生产管理技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全链条食品溯源技术等,其中大部分技术已经在佛山实现产业化。

创新平台是佛山引进创新资源、吸引高端人才的主要阵地。持续在各个领域为佛山加快集聚高端人才和科技项目,同样是佛山科创平台支持制造业当家的重头戏。

佛山近日发布的《方案》提出,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导向,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引育集聚高层次急需紧缺制造业人才,对制造业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新引进人才给予扶持。这为科创平台指明了方向。

日前,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与一海外专家团队举行入驻暨签约仪式。这也是该研究院首次引进海外专家项目团队,意味着其在高层次、国际化项目及人才引进方面取得新突破。

据了解,该项目团队主要专注于采用重防腐涂料的玄武岩鳞片制备技术的研究工作,其研发的防腐涂料产品具备脉冲隐身性能,隔热能力可达到880℃,具备填补国内自主研发生产的高端重防腐涂料缺口的实力。

不仅在引进人才方面有突破,开年以来,佛山多个科创平台在人才培育方面动作频频。

2月16日,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与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就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做好校企产学研合作,既要确保研究生在企业联合培养期间做“真项目”,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也要为企业的产品研发和人力资源储备作出贡献。

就在同一天,季华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首批2名博士后通过出站答辩评审会,两名博士分别作题为“一体化微米硅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界面研究”和“智能光谱检测在酿造食品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的出站答辩报告,均与佛山本地产业有着极高关联度。

这标志着季华实验室博士后培养工作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未来,季华实验室培养的博士后人才还将进一步聚焦本地企业需求、服务本地企业发展,为佛山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博士后人才。

除了引进人才,很多平台正在为佛山引进科创项目,这也是佛山当前迫切需要的创新资源。在此前的“氢能和氨氢融合新能源仙湖科技大会”上,仙湖实验室与4个中央企业和7个行业头部上市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签约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将推动氢能与氨氢融合新能源在重型卡车、乘用车、城市环保物流车、内河和远洋船舶、轨道交通、高温制造业等领域的核心技术联合研发与产业化,推动柔性电子领域的核心技术联合研发与产业化。

根据《方案》,未来,佛山还将支持季华实验室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仙湖实验室创建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高起点建设机器人全国重点实验室,做强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佛山中心、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等面向重大产业需求的创新平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